張國勝,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7月本科畢業于大連水産學院海洋捕撈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碩士畢業于日本長崎大學漁業學專業,獲水産學碩士學位,博士畢業于日本北海道大學漁業學專業,獲水産學博士學位。
1982年8月留校工作,先後擔任海洋漁業系捕撈教研室主任、海洋漁業系副主任、海洋工程學院院長、海洋科技與環境學院院長、海洋科技與環境學院黨總支書記等行政職務。兼任中國水産學會海洋牧場研究會副主任委員,農業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遼甯省現代海洋牧場科技創新團隊首席專家。
在教學方面:
為本科生講授“增養殖工程技術”、“水産日語”和“日本國概況”3門課程,為研究生講授“魚類行為學”、“增養殖工程學”和“海洋牧場工程”3門課程。每年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2到3名,曾多年獲得校本科生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榮譽,指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曾獲得遼甯省銀獎和國家銅獎。晉升為教授以來,共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45名,非全日制研究生18名,也曾獲得研究生校級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榮譽。積極參加教學改革,以第二完成人獲得遼甯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現為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系列教材編寫委員會委員。
![]() | ![]() | ![]() | ![]() | ![]() |
在科研方面:
作為遼甯省首批農業科技創新團隊“現代海洋牧場工程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海洋公益行業專項、農業部948計劃項目、遼甯省科學技術重大項目及遼甯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等項目或課題2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獲得遼甯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家海洋局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水産學會範蠡科學技術二等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三等獎、大連市科學技術二等獎、遼甯海洋與漁業科技貢獻一等獎、大北農科技創新一等獎等7項,主編和副主編教材3部,授權發明專利1項,獲批地方标準1項。指導碩士研究生80餘名。作為撰寫人參加了科技部主持的《10000個科學難題》農業篇撰寫工作;以第一完成人獲得遼甯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以第二完成人分别獲得國家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三等獎、大連市科學技術二等獎、遼甯海洋與漁業科技貢獻一等獎、中國水産學會範蠡科學技術二等獎、大北農科技創新一等獎各1項。把魚類行為控制技術應用于我國海洋牧場建設方面,其學術水平居國際先進和國内領先。
![]() | ![]() | ![]() |
![]() | ![]() | ![]() |
![]() | ![]() | ![]() |
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
作為團隊的負責人,指導了多名青年教師,有的已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有的在職攻讀了博士學位,他們已成為本學科專業的帶頭人或骨幹力量。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晉升為教授以來,主持和多次出席了亞洲區域内的國際學術會議。主持承辦了第一屆和第十一屆亞洲漁業水聲國際學術研讨會,受邀參加了日本函館國際海洋生物學術研讨會、由學校和日本岩手縣水産技術中心在日本岩手縣舉辦的學術研讨會、海洋漁業資源與人工魚礁國際論壇等國際會議,并在大會上作報告,在同行間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目前社會兼職有中國水産學會海洋牧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水産學會海洋牧場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現代海洋牧場科技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業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水産學會水産捕撈分會委員、遼甯省水産學會理事、大連現代海洋生物産業示範基地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