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簡介

定位與目标:

發揮區位優勢,立足黃、渤海和黃河、遼河和黑龍江水系以及我國北方廣大的鹽堿水域,逐漸形成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生物學研究中心,促進我國北方海洋和陸水生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服務于國家開發海洋戰略海上遼甯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設和發展。

學科方向設置:

根據我校自身條件,本學科設立了水生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和生理學4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水域生态學、水産無脊椎動物學、魚類生物學、海藻生物學及漁業利用、動物繁殖和發育生理、環境及營養生理、水産養殖生物基因組學與基因工程和水産養殖生物分子生物學。這些主要的研究方向不僅是生物學學科的熱點研究領域,更關系漁業生産的健康發展水生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其所涉及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和發展前景。此外還有生物物理學、遺傳學、免疫學、動物學、植物學等生物學相關研究内容。

優勢與特色:

生物學是水産養殖專業的支柱和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本學科按照創建省級重點學科的目标強化學術團隊的建設,堅持高起點和高層次引進人才,夯實學科基礎,優化隊伍結構,促進學術梯隊建設。

目前,本學科獲遼甯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承擔了國家、省、部、市各類項目90餘項;獲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獎11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SCIEI收錄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2部,教材14部;申請專利11項,授權專利16,軟件著作權1

掌握本學科領域發展動态,以國際先進水平為努力方向,根據自身優勢,以水生生物學、生态養殖、生态修複等為學科建設内涵,建設特色鮮明、在本領域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科。

本學科在國内外享有一定的聲譽和具有鮮明的特色,承擔水生生物學國家級精品課程2007年獲批),遼甯省水生生物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公開課2013年獲批),及水域生态學遼甯省研究生精品課程2013年獲批)。該團隊先後于2007年和2015年被評為遼甯省近岸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可持續利用創新團隊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水生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開發應用型、複合型生物學高級專門人才,為遼甯兩個基地三大産業服務。

人員組成:

本學院現有個二級學科,共15人,即水生生物學8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5人、微生物學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博士學位8人,碩士學位7人;56-604人,46-553人,36-458人。

人才培養: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研究生培養國際化進程,保證教學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緊密結合振興老工業基地對現代農業及農産品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對人才的需要,培養一大批科技開發應用型、複合型生物學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在社會不同部門獨立承擔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研發與管理工作。近三年,獲省級優秀碩士論文1人,校級優秀碩士論文5人。

國内外影響:

生物學一級學科的縱深發展,将有助于加強遼甯省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和利用,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設,大大推動水産養殖業。突破一些水生生物資源開發和水域環境保護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造就一批高水平學術帶頭人,使遼甯省成為教育強省。

合作交流:本學科鼓勵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到國内外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 2012年,張鵬副教授受農業部與商務部委派至南非開普敦海洋水産研究所,從事水産科學技術合作與交流1年,被中國農業部評為南非工作組優秀專家稱号。2014-2015年王媛教授在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做訪問學者1年。

學術會議:本學科人員參加國内外學術會議20餘次,趙文教授于20147參加12屆國際鹽湖會議特邀主旨報告:The research of Chinese salt lake organisms: History, status and expectation

學術兼職:趙文教授擔任遼甯省生态學會、水産學會和微生物學會理事,生态學報編委。吳垠教授擔任大連市科技項目評審專家,農業部職業考試專業組負責人。柴曉傑教授擔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會員,中國遺傳學會會員,中國水産學會會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成果推廣應用:2012-2015年學科成員頒布行業标準4項,授權發明專利4項(均為第一發明人),已在企業成功應用3項,效果明顯;此外,2008-2011年成立了大連市科技特派團“海珍品健康養殖模式的優化與示範”,2013年成立了遼甯省科技特派團“實施科技特派團工程及農民培訓—海參池塘精養新模式示範與推廣”,通過科技特派團和橫向聯合等多種途徑積極主動深入企業、漁業重點區域開展技術開發、咨詢和服務工作共60餘人次,使其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大大提高了科技培訓人員的就業能力,社會效益顯著。

本學科能夠發揮自身優勢,服務于我國北方水産增養殖知識創新,實現水産增養殖業和環境的健康、協調發展。

本學位授權點的主要培養方向簡介

培養方向名稱

主要研究領域、特色與優勢

水生生物學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海洋和内陸水域生物與環境相互關系,主要包括水域生态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水生生物的個體和種群生态學,養殖活動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和綜合開發的關系,養殖水質調控、廢水處理的理論和技術,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學,水産動物系列活餌料的生物學培養利用及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活性物質開發。

特色與優勢

本研究方向承擔“水生生物學”國家級精品課程“水域生态學”遼甯省研究生精品課程。該團隊為國家級水生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遼甯省近岸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可持續利用”創新團隊,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開發應用型、複合型生物學高級專門人才,為遼甯“兩個基地”和“三大産業”服務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重要海水養殖動物功能基因和分子遺傳标記的開發與應用,水生生物遺傳多樣性,重要海水養殖動物弧菌病的分子診斷,微藻生物反應器和天然活性物質的提取及開發利用。

特色與優勢

本方向利用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開展了多方面的科學研究,積累了堅實的工作基礎,形成了具有以水生生物為主體研究對象的特色與優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水生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分子标記輔助育種、病害防治等應用基礎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

微生物學

研究領域

應用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理論和技術進行有益微生物的篩選,水産動物疾病微生物病原的緻病機理、分子檢測及其免疫防治,水産養殖廢水處理工藝中微生物多樣性及功能

特色與優勢

對病原菌的緻病機理、免疫及分子檢測手段和免疫防治技術進行較為系統地研究,為水産動物病害病原的準确檢測及免疫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生理學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水産動植物的生命活動現象及其在不同生态環境、營養、生長狀況下變化規律。

特色與優勢

本學科方向的“動物生理學”作為特色課程之一獲得了國家教委1993年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獲遼甯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水産動物生理學課程”獲遼甯省精品課程稱号。數十年來,通過本學科老中青教學科研人員的辛苦努力,在國内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地位,為我國生理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