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 蘇建通:辍耕不止 漁業科技的領軍者

發布者:生命學院安全責任人發布時間:2022-08-30浏覽次數:195

圖片
 蘇建通,我校淡水漁業1976級校友。1957年8月出生,1979年畢業于大連水産學院(現大連海洋大學)淡水漁業專業;1991年至1992年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動物系,訪問學者兩年。現為二級研究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曾任北京市水産總公司、總工程師,北京市水産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産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水産學會觀賞魚分會主任,北京水産學會理事長)。

圖片


紮根漁業 潛心科學研究

 從學校畢業後,蘇建通長期從事水産科研、推廣及科技管理工作。先後主持承擔了“羅非魚雄性化技術的研究”、“智能化水産養殖業信息技術應用系統”、“西伯利亞鲟魚人工繁殖及商品魚養殖配套技術研究” 和“人工配置海水工廠化水産養殖系統設計及養殖配套技術” 等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和省部級重大科技及推廣項目共20餘項。在《水産學報》、《現代漁業信息》等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7篇,主編了《錦鯉的養殖與鑒賞》專著,參編了《鲟魚養殖新技術》書籍。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7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5項。先後入選“北京市跨世紀人才工程”(1998年)和“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0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專家津貼”(1999年),榮獲“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稱号(2003年)、“首都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2005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号(2010年)。


圖片


圖片


 先後主持從國外引進了紅白羅非魚、加州鲈魚、西伯利亞鲟魚、硬頭鳟、紅點鲑、銀鲑、羅氏沼蝦等20多個名優品種。其中,首次從日本引進9個品系的錦鯉,繁育出紅白、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等品種向全國推廣,促進了我國觀賞魚事業的發展。1996年-2000年,主持北京市農委重大科技項目“西伯利亞鲟魚的引種及人工繁養殖項目”,在國内首次從德國引進西伯利亞鲟魚親魚并率先人工繁殖成功,為我國鲟魚養殖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該項目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圖片

圖片


推廣技術 促進中外技術合作
 先後主持籌建了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錦鯉良種場、北京水産重點實驗室。1984-1988年作為國家工業性重大項目“北京市郊區池塘養魚高産技術大面積綜合試驗”的主要參加人,主持完成了北京水産原良種的建設工作;參與完成了分别以鲢鳙、草鲂魚和鯉鲫魚為主養的500公斤、750公斤、1000公斤的養殖技術模式的創建工作。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獎。該項成果推廣到我國三北地區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001年-2007年擔任北京市水産總公司總工程師(副廳級)期間,組織完成“4艘金槍魚延繩釣船”“北京北水水産品加工廠”“北京玉渡山冷水魚基地”以及“北京十渡鲟魚養殖基地等四個水産養殖基地”等十餘個項目的設計與建設工作。

圖片


圖片
 此外,主持撰寫了北京市鲟魚、鲑鳟和羅非魚養殖技術标準化操作規程,經北京市技術監督局批準發布實施,為保障首都水産食品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主持執行了科技部下達的“中國—巴西漁業交流協議”“中國—以色列漁業交流協議”,為北京乃至全國漁業科技進步及漁業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Baidu
sogou